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Viburnum brevitubum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20秒
短筒荚蒾
Viburnum brevitubum (Hsu) Hsu
中国植物志>> 第72卷 >>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>> 荚蒾属 Viburnum

32. 短筒荚蒾(植物分类学报)

Viburnum brevitubum (Hsu) Hsu in Acta Phytotax. Sinica 17 (2): 80. 1979. ——V. henryi×erubescens Rehd. in Sarg. Pl. Wils. 1: 108. 1911, syn. nov. ——V. erubescens Wall. var. brevitubum Hsu in l. c. 11 (1): 67. 1966.

落叶灌木,高达4米;当年小枝浅灰绿色,无毛,散生皮孔,二年生小枝浅灰褐色。冬芽鳞片1对,浅褐色,矩圆形,顶端急尖,长约7毫米,内被长柔毛。叶纸质,椭圆状矩圆形至狭矩圆形,有时圆状椭圆形或近圆形,长3-7.5厘米,顶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钝圆至近圆形,边缘离基1/3以上有浅锯齿,上面深绿色有光泽,无毛,下面淡绿色,脉腋集聚簇状毛,有趾蹼状小孔,中脉和侧脉散生簇状短毛,侧脉约5对,直达齿端或近缘前互相网结,连同中脉下面略凸起;叶柄长7-10毫米,上面具沟;有狭翅,初时疏被簇状柔毛,后变近无毛。圆锥花序生于具1对叶的小枝之顶,宽3-4厘米,初时被少数簇状长柔毛和微毛,旋变无毛,总花梗长 (0.8-) 2-3.5厘米,苞片和小苞片带紫红色,显著,披针形,无毛,宿存;花大部生于序轴的第二级分枝上,无梗;萼筒筒状,长约3毫米,萼檐碟形,齿宽三角形;花冠白色而微红,筒状钟形,筒长约4毫米,裂片宽卵形,长约2.5毫米;雄蕊生于花冠筒顶端,花药紫褐色,矩圆形,长约1毫米,略外露;花柱约与萼齿等长,柱头头状。果实红色;核扁,长约5毫米,直径约3毫米,有1条宽广深腹沟。花期5-6月,果熟期7月。

产江西西部(武功山)、湖北西部、四川东部及贵州东北部。生于山谷林中或林缘,海拔1300-2300米。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兴山。

这个种的形态特征系介乎巴东荚蒾 V. henryi Hemsl. 与红荚蒾 V. erubescens Wall. 之间。前者全株近无毛,叶亚革质,花冠辐状,花药黄白色;后者的花冠高脚碟形,叶下面脉腋不具趾蹼状小孔。A. Rebder 认为本种是上述两种的自然杂种。但就以上,述两种为亲本所得的人工杂交种 V. billeri W. T. Stearn in Journ. Royal Hort. Soc. Lond. 81: 539. 1956 来说,它的叶是常绿的,叶、花和果实都比较大,冬芽(有时包括当年小枝)被簇状毛,与本种不尽相同。要搞清本种与上述两个假设的亲本种之间的关系,有待作进一步研究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88《中国植物志》第72卷 054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
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
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
茜草目 Rubiales
忍冬科 Caprifoliaceae
荚蒾族 Viburneae
荚蒾属 Viburnum
圆锥组 Sect. Thyrsosma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